我在那场内幕滑历的美元的手价值千万a亲市场闪崩
说实话,在加密货币这个圈子里混久了,什么样的奇葩事都见过。但2021年10月那天发生的事,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后背发凉。当时我刚加入Alameda Research没多久,正处在熟悉公司交易系统的阶段。 Alameda的交易系统其实挺有意思的,就像一个精密的瑞士手表。主要的交易都是由半自动化系统完成的,这套系统聪明得惊人。交易员们的工作更像是给AI当教练,他们调整参数、设置策略,然后让系统自己去市场上冲锋陷阵。 但就像任何好用的工具一样,有时候你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。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,或者遇到一些特殊的套利机会时,就需要人工介入。这时候交易员就得亲自下场操作了。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办公室的气氛。一个交易员在处理一笔比特币卖出订单时,手指就像不听使唤似的——小数点往后多移了两位。想象一下,本来想以65,000美元的价格卖出比特币,结果变成了6,500美元!这种错误在业内有个诙谐的名字:"fat finger"(胖手指)。 后果来得比闪电还快。比特币价格在一些交易所瞬间从65,000美元的高位跌到了8,000美元,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。推特上各种猜测满天飞,交易员们都在疯狂地互相打听:"到底发生了什么?" Binance US事后发了个声明,把责任推给了"一个算法存在缺陷的机构交易员"。这说法让我暗自摇头——典型的公关话术。 这次失误让公司损失了几千万美元,但在Alameda的文化里,这似乎只是"成长的代价"。SBF(Sam Bankman-Fried)的处事哲学很明确:快速行动、打破常规。在他看来,我们通过快速行动获得的收益,远远超过了偶尔的失误成本。 说实话,这种思维方式既令人着迷又令人担忧。传统交易公司可能在开业前就会做足风控措施,但我们却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慌忙补漏。那次事件后,公司终于给手动交易加上了价格验证机制,但这个教训的代价实在太昂贵了。 如今想来,那次"胖手指"事件就像是一个隐喻,预示了后来FTX帝国的崩塌。当一家公司把速度看得比安全更重要时,迟早会付出更大的代价。两种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
那个价值连城的失误
事后处理与文化反思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俄罗斯秘密武器曝光:专为矿工打造的制裁规避方案
- 跨链生态争霸战:Layer2超级链如何在竞争中突围?
- 9月20日市场解读:抓住机遇的关键时刻
- SEC掌门人警告:政府若停摆,加密监管将陷入半瘫痪状态
- 资深交易员李隆:10月30日比特币行情深度解析
- 以太坊Dencun升级最新动态:EIP-7514正式加入计划
- HEGIC暴跌25%后,这枚DeFi期权利器还值得持有吗?看完这篇深度分析你就懂了
- 9.18关键节点:加密货币市场站在十字路口
- 10月6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:BTC和ETH的市场脉搏与实战建议
- 当区块链遇上斗地主:爱斗如何重新定义GameFi竞技场
- 四年一度的财富盛宴:你敢不敢跟币圈玩这个心跳游戏?
- ARB代币遇冷:坎昆升级能否成为Arbitrum的救命稻草?
- 卡尔达诺(ADA)在熊市中逆袭:这次真能突破1.5美元大关?
- WLD突然暴涨背后:是价值发现还是资本游戏?
- 网易区块链的九月奇遇记:一场技术与文化的全球巡礼
- 拜登一句话引爆市场狂欢:美股止跌回升 比特币站上2.7万美元
- 70后创业者的坚守:在AI与加密革命中寻找第二春
- 比特币牛市何时再来?资深投资者的周期观察
- 9月23日主流币市:震荡中的微妙平衡,我们该如何把握?
- 解锁数字货币财富密码:定制化交易所开发如何帮你抢占市场先机
- 搜索
-